在牛市的那幾個月,每個人都說區塊鏈就是未來。
只要能搶進熱門的ICO,代幣在交易所上架那天就可以賺好幾倍。我們一夕之間都成了創投,能夠用手上的幣顛覆所有舊產業。你想投資去中心化的Facebook嗎?還是去中心化的Youtube?還是這個結合了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新一代區塊鏈呢?(誰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看著幣價一倍兩倍地往上翻。我們心中充滿了優越感和幸福感。有了加密貨幣,我們就是新的資產階級。誰還需要傳統的投資工具呢?我們都是早期採用者,是前1%。加密貨幣的榮景才剛剛開始。
然後市場崩跌。
今年的加密貨幣市場非常慘澹。一昧吹捧的聲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質疑的言論。言之鑿鑿的說,區塊鏈就是個泡沫。低迷的市場彷彿證明了這個技術真的缺乏穩固的地基。
區塊鏈技術的各種限制也被放大檢視。從無法擴容的技術效能問題、到與現今法規不容的監管問題、以及與大眾使用習慣有落差的易用度問題。
人們突然認清了:區塊鏈距離真正可用還非常遙遠。仔細想想,我們甚至對什麼是區塊鏈都沒有良好的定義。在幣價上的時候,這些問題都顯得不重要。
我們應該好好反思這個問題:區塊鏈真的是個泡沫嗎?
區塊鏈真的是個泡沫嗎?
如果泡沫指的是幣價下跌,老實說我並不擔心。
我們的確剛剛經歷過一次泡沫的破滅。但長遠來看,加密貨幣的飆漲與崩跌總是週期性地發生。每一次泡沫破滅後,倚賴炒作的專案會被淘汰。只有真正解決問題、擁有社群支持、擁抱去中心化精神的加密貨幣會存活下來。
每一年,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圈子炒作不同議題。相應的專案幣價也就水漲船高。從早期的挖礦、山寨幣、智能合約平台,到近期的擴容、物聯網、證券代幣等議題。
這些議題都是真實存在,但也都在短時間內形成各自的泡沫。如果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科技浪潮會隨著一次次泡沫破滅,以碎形的模式成長茁壯。只要專注在區塊鏈的核心價值,也許過程顛頗,但終究會得到回報。
你可能會說,如果我始終相信市場泡沫破滅後又會再創新高,這根本不算是反思。所謂的泡沫,應該要是像鬱金香狂熱一樣本質空虛,一旦破滅,就沒有再起的一天。會不會我只是沈浸在盲目的信仰裡呢?會不會我所相信的都是錯的呢?會不會,區塊鏈根本就不需要存在。
我長期持有以太幣,並且在相關產業工作,當然是相信區塊鏈。我相信這個技術可以去除人與人之間傳送價值的阻礙,打造出人類社會可以重新倚賴的信任網路。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平台是最好的實驗場。這個全新的創造空間吸引了龐大的開發能量。我們可以共同打造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金融體系。
但如果我錯了呢?如果我所相信的區塊鏈失敗了呢?
也許以太坊的技術根本不能滿足這樣的理想。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智能合約區塊鏈。
又也許智能合約的概念最終被證明難以實行。我們設計不出一個真正無需信任的資訊來源,使得智能合約終究需要依賴資訊來源。也許,只有像是比特幣這種專注在價值儲存的區塊鏈網路才是正確的做法,而非花俏的智能合約平台。
又也許未來區塊鏈這個名詞消失了。我們設計出一個迥然不同,卻比起區塊鏈承諾的一切都更好的技術。也許我們需要的根本就不是區塊鏈。
這樣的思想實驗可以不斷深入,推翻我對區塊鏈的所有期待。但有一件事,我卻越來越感到確定。那就是科技的發展並非全然隨機,而是朝著特定方向前進。區塊鏈正處在科技發展的必經路徑上。
區塊鏈,是一種科技的「必然」。
所謂的必然,是指無論我們怎麼做。這樣的科技就是會被創造出來。即使不叫做區塊鏈,也會有「某種科技」被創造出來。這樣的科技會突破種種限制,最終被交到人們手上,進入人類的文明。
談談「分散式的科技」
我對科技演進的想法來自於一本書。那是科技哲學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的著作,《必然》。凱文凱利說,我們雖然無從知道科技發展的切確樣貌,但科技總是朝著幾個特定的方向前進。網際網路的出現是一種必然,但人們在Twitter上五分鐘發一次推文卻不是。
在他提到的幾個重要方向裡,其中一個是關於使用權。人們越來越重視使用權,不像以往那麼重視擁有權。
我們要的是使用的權利,不是要花心力擁有和維護。於是,我們發明了雲端服務,將資料放在遠方,只在需要的時候存取。在金錢與價值交換的層面,我們也會需要一個不專屬於任何人的帳本當作媒介,不是像現在擁有各自的帳本。
這就是區塊鏈的出現。
我同意區塊鏈可以讓我們(或說銀行),擺脫所有權的概念。但我更喜歡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區塊鏈。我認為區塊鏈之所以是科技的必然,單純是因為:它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必然。
關於什麼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歷史學家哈拉瑞《人類大命運》這本書裡,有一段精彩的論證。他說,資本主義之所以能打敗共產主義,在全世界開花結果,並不是因為道德倫理的理由。不是個人自由的比較神聖,也不是上帝對共產黨人降下神聖的怒火,只不過是共產主義的集中式管理比較缺乏效率。
共產主義透過中央集權的形式來控制市場價格,其效率遠遠比不上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機制。共產主義像是一種中心化系統,雖然集合了最聰明的人才,卻仍無法處理複雜龐大的市場資訊。
在複雜的經濟問題上,中心化系統難以做出正確決策,犯錯的成本又極高。相對的,資本主義就像是一個分散式系統,市場機制會自動得出市場價格。不但更有效率,也更不容易犯錯。
哈拉瑞告訴我們,經濟政治制度看似與科技無關,卻可以用科技的角度解讀。事實上,我們早已習慣從科技的視角看世界。如果有什麼東西出了錯,我們都相信科技可以解決。
哈拉瑞把這種思維稱為數據主義。數據主義的信徒相信世界是由數據組成,相信一切可以用演算法來解釋。在數據主義裡,分散式就是一種比中央式更有效率的方法。
回頭檢視,科技也是依循這樣的路徑發展。科技讓這個世界從中心變得分散,從由上而下,變得由下而上。
我們每天吸收的資訊內容就是以分散的形式產生。在網際網路出現以前,發表內容的權力掌握在少數媒體,能產生的資訊也有限。但有了網際網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接收與發表資訊。
人們被賦予了掌控資訊的權力。很快地,我們便有了看不完的網站、貼文、影音。將掌控資訊的權力下放給每一個人,確實可能增加更多垃圾資訊。但同時,優質的資訊也變得更多。在產生資訊這件事上,新的模式更有效率。
現在,我們是否也需要「某種科技」,來賦予每個人掌控資產的權利呢?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發行、發送、管理數位資產,會發生什麼事?
在二十年前,我們很難想像今天這種資訊爆炸的時代。也很難想像二十年後,新的科技會將金融市場重塑成什麼樣子。但我們可以猜測,市場會變得更有效率。
在幣圈,我們會稱這樣的科技為「去中心化」。然而分散式,是在區塊鏈出現以前就存在的科技趨勢。科技不斷重複著類似的模式,透過將某些權力中心分散,使整體更有效率。
區塊鏈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系統
當說到「效率」,我們就很難和區塊鏈聯想在一起。現在人們最詬病的,就是區塊鏈的效能低落,遠遠比不上中心化伺服器。全世界每年耗費了大量的電力投入挖礦,才能維持比特幣運作。比特幣卻只能處理每秒個位數筆交易。任何一個中心化伺服器,只要用很少的電力,就能處理大量交易,論效能遠遠勝過比特幣。
但這是用錯誤的標準比較。
一個價值交換的系統,要讓人願意用來轉帳,首先需要提供的是的信任。我們不能先衡量你的系統能轉多少筆交易,而是應該檢視你能不能提供人們轉移大量資產所需的信任。如果事實是沒有人願意用,你的系統就沒有任何價值。
就像共產主義一樣,中央集權的特性能夠快速做出決策,卻未必能做出好的決策。於是在制定市場價格的競賽中,共產主義因為比較沒有「效率」,最後輸給了分散式的資本主義。
同樣地,你用中心化伺服器打造的轉帳系統,看似效能很好,卻無法說服任何人拿來做跨國轉帳。換句話說,你的系統並沒有產生信任。若你要用中心化的方式取信於我,你就要投入更多成本。你需要更多有公信力的機構背書,需要更多備援機制,需要更多資訊安全系統,其成本遠比你想像中要大。
但如果你告訴我,你的系統是用分散的形式,由許多角色共同維護。你無法獨自掌控金流,我就比較容易相信你。這就是為什麼分散比較容易產生信任。雖然我們並沒有很好的標準可以衡量信任,也就無從知道兩個系統提供的信任孰高孰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用傳統中心化的方式建立信任,可能非常昂貴。
區塊鏈將記帳、發送、發行資產權力分散,所以能更有效率的產生信任。
如果多年後我們回頭看,區塊鏈果真在此類科技中勝出,成為新的金融體系的基石。勝出的理由不會是因為去中心化的理想多麼崇高,也不是因為貪婪萬惡的銀行應該被打倒。而是因為一個將權力下放給每一個人的的金融體系,就是比較有效率。
必然
在幣價下跌的時候,貪婪與盲從總是跟著破滅,但對科技發展的信心則不然。我所認識的每一個區塊鏈專案都可能失敗,但分散式的金融科技卻注定會出現。
目前的區塊鏈面臨了技術、監管、和大眾認知等問題,無法被廣泛採用。在這些問題被解決以前,區塊鏈確實難用,也不知道未來是否能存活。但只要區塊鏈處在科技發展的必然方向上,就沒有人可以阻止,這些阻礙都會被克服。
區塊鏈與開放原始碼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開放透明是取得信任的基礎。金融領域的色彩提供了新的激勵機制,讓原先倚賴熱情的開放原始碼專案變得更有吸引力。
只要能吸引大量研發人才投入,就是科技加速成長的關鍵。區塊鏈確實面臨擴容、跨鏈、隱私等技術難題。我們也正從資料儲存、密碼學、點對點等過去經驗取經,試圖解決。所有指數成長的科技都一樣,一旦發展受阻,就會找到新的路徑,朝同樣的方向前進。
政府的對區塊鏈的不友善也不是問題。法規並沒有辦法真正限制人們去使用分散式的科技,只能隨著科技進入生活而相應改變。在很久以前,資訊的唯一來源就是傳統媒體,政府可以要求所有資訊先審查再發表。
然而網際網路出現後,每個人都可以在上網發表言論,監管的方式便轉為先發表再審查。今天除非你發文說要在地鐵放炸彈,不然政府無權干涉你要說什麼。我很樂觀地認為,在可見的將來,法規會持續鬆綁這些限制,只專注在避免真正嚴重的金融犯罪上。
至於區塊鏈的易用性不足,所有的新科技一開始都是難用的。只要技術持續發展,市場機制自然會吸引商業公司來降低使用門檻。就如同蘋果公司的出現把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帶到大眾市場,只要底層技術成熟,自然會激發企業打造更易用的產品。
使用者需要時間才能改變習慣,就像人們花了很多年學會怎麼使用手機。我們需要時間,也終究可以學會這個管理資產的新工具。
相信科技有其必然,並不是要說,我們可以袖手旁觀,什麼也不用做。而是讓我們更有自信去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反轉區塊系列:
- 10/2(二)後區塊鏈時代,我們該做什麼? – By 果殼
- 10/5(五)我們拋下的,是對去中心化的幻想 – By 果殼
- 10/8(一)當幣圈泡沫幻滅後,該如何看待跌落神壇的區塊鏈文化? – By Benson
- 10/11(四)區塊鏈是一場泡沫嗎?談談分散式金融科技的必然 – By Pei
- 10/13(六)我們熟知的經濟與金融,將被區塊鏈引向何方? – By 財金哥&區塊妹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