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蘋果重磅發表新一代 iPad Pro,搶先 Macbook 搭載具更強大 AI 功能的 M4 晶片,蘋果更發下豪語稱其效能碾壓市面所有 AI PC,這代 iPad Pro 值得購入嗎?它對蘋果的意義有多大? 以下將為你多方面分析。本文源自鈦極客 杜志强 所著文章,由元宇宙日爆整理。
(前情提要:蘋果傳聯手台積電自研「AI晶片」,力圖改變 Nvidia 算力壟斷地位)
(背景補充:蘋果傳5/7發表AI產品!三大關鍵看Apple AI佈局:會威脅到OpenAI、Google、微軟? )
作為賈伯斯生前釋出的最後一款大產品,iPad 已從當初的娛樂裝置,變成了效能不輸 PC 的生產力工具。不過,十多年的時間過去,iPad 雖然目前仍穩坐第一的位置,但其市場份額已跌至不足四成,銷量也在逐漸下滑。
根據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 Q1 財報顯示,在蘋果的產品體系中,表現最差的要屬 iPad,其 Q1 收入為 55.59 億美元,未能達到分析師預期,相比較去年同期的 66.70 億美元下降 16.66%。並且,對比 iPhone 和 Mac,iPad 已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更新,上一次新品釋出還要追溯到 19 個月前的 2022 年 10 月 18 日。
市場都在認為蘋果在憋大招,而這個大招在北京時間 5 月 7 日晚間 10 點正式對外公佈,除了常規款 iPad Air 的升級,iPad Pro 從螢幕到晶片,都進行了一次越級迭代。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蘋果將發表會的線下場地選在了位於倫敦的英國總部,依舊是採用的錄播形式,而發表會的拍攝使用的是 iPhone,剪輯則是 Mac 和 iPad。為了迎合活動的主題,蘋果 CEO 庫克還穿上了一雙 「Made on iPad」 的Nike Air Max ’86 特別鞋款,鞋跟飾有蘋果標誌。
Canalys 分析師 Emma 對鈦媒體 APP 表示,得益於新的晶片以及 AI 能力的提升,加上去年一整年都沒有釋出新機,今年二季度 iPad 的出貨量會受到一定的利好。在發表會上,蘋果 CEO 庫克更是直言,「今天的 iPad 升級是 iPad 誕生以來的一個里程碑。」
鈦媒體 APP 認為,一方面,OLED 螢幕的搭載,讓 iPad Pro 顯示效果再上一個臺階,整體機身也做得更為輕薄,並拉動了整個平板顯示產業的升級。另一方面,則是 iPad Pro 跳過 M3,搶先 Macbook 搭載 M4 晶片,在效能、算力等多方面得到了升級,也為之後的 AI 做好硬體效能儲備。
「沒有 M4 就沒有全新的 iPad Pro。」 這是蘋果對 M4 和 iPad Pro 兩款產品的自信與期待。可以說,iPad Pro 打響了蘋果 AI 的 「第一槍」,蘋果甚至放出豪言,「效能強到足以傲視當今的 AI PC」。
至於發表會當天的股價,其實就看蘋果在 iPad 新品釋出時和 AI 之間能扯上多大的關係。目前來看,蘋果的 AI 規劃還要等到下個月的 WWDC,iPad Pro 只是做好了硬體上的準備。
在美股當天開盤時,蘋果股價一度漲幅超 1%,但隨著發表會的進行,股價有所回落。截至美股週二收盤,蘋果股價報收於 182.4 美元,上漲 0.38%,目前總市值約 2.8 兆美元。
延伸閱讀:巴菲特滿手現金!波克夏大砍13%蘋果股票,暗示市場高峰已過?
史上最大更新,iPad 依舊 「等級森嚴」
蘋果昨晚的發表會總時長共 38 分鐘,其中 iPad Air 介紹不到 7 分鐘,iPad Pro 以及相關配件的時長則是達到了 28 分鐘,足以看出後者的升級之大。鈦媒體 APP 發現,在此次升級釋出後,最後一款配有實體 Home 鍵的 iPad 9 已經從官網下架,價格最便宜的則是採用全螢幕設計,起售價 2999 元的 iPad 10。
具體來看此次釋出的新品,iPad Air 更多的是一次常規的升級,設計上延續了上一代的風格,背部配備單顆攝影鏡頭,機身採用 100% 再生鋁,搭載 M2 晶片,配備 8 核中央處理器以及 10 核圖形處理器。
最顯著的變化便是推出了更大的 13 英寸機型,滿足更多使用者的辦公和學習需求。儲存方面,起步也從 64GB 提升到 128GB,11 英寸版本起售價 4,799 元,13 英寸版本起售價 6,499 元。
鈦媒體 APP 認為,蘋果這次或許是看到了此前更大尺寸版本 MacBook Air 的成功,所以這次在 iPad Air 上也採用了更大螢幕的方案。而這,也是蘋果與使用者之間的雙贏,更好地迎合了那些對 Pro 效能沒需求但又喜歡大螢幕的使用者。
只是,「等級森嚴」 的蘋果,依舊沒有給 iPad Air 升級為 ProMotion 高刷螢幕,這個價位段,60Hz 的更新率也算是行業的一大 「亮點」 了。
至於全新 iPad Pro,28 分鐘的時間裡從 OLED 螢幕講到了 M4 晶片,以及升級款巧控鍵盤和 Apple Pencil Pro。從官網給出的資訊來看,這次 iPad Pro 擁有 11 英寸和 13 英寸兩個版本,得益於 OLED 螢幕的應用,11 英寸機型厚度為 5.3 毫米,13 英寸版本厚度更是做到了 5.1 毫米,重量也分別降低至 444g 和 579g。
眾所周知,OLED 更多的被應用在電視、手機以及筆電上,由於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少有平板廠商會選擇 OLED 螢幕。
根據蘋果方面的介紹,為了達到更高的全屏亮度,這次 iPad Pro 採用了雙層 OLED 面板,通過雙層串聯技術,堆疊兩層有機發光層來保持相同的厚度,同時提高亮度、壽命和耐用性,蘋果也將這塊螢幕稱為 「Ultra Retina XDR 」。官網資料顯示,iPad Pro 全螢幕亮度為 1000 尼特,峰值亮度可達 1600 尼特。
螢幕之外,iPad Pro 最大的升級便在於全新 M4 晶片,直接跳過了 6 個月前剛釋出的 M3。需要指出的是,這次是蘋果首次在 iPad 上搭載最新的 M 晶片,從 2020 年 11 月 M1 晶片釋出開始,都是首搭在 Macbook 上。
從表面規格來看,M4 採用第二代 3nm 工藝技術,擁有超過 280 億顆電晶體,CPU 擁有 10 個核心,4 個性能核心 + 6 個能效核心,官方稱效能比搭載 M2 的 iPad Pro 提升了 50%。GPU 也是 10 核心,整體渲染效能比 M2 提高了 4 倍,並首度支援光線追蹤。同時,蘋果這次在 iPad Pro 上也配備了石墨散熱材料,並在 Logo 處採用了銅材質,使其散熱效能提高 20%。
關於市場一直想聽到的 AI,蘋果也通過 M4 晶片展示了硬體上的能力。M4 神經網路引擎擁有 16 個核心,執行速度達每秒 38 兆次,是 A11 晶片的 60 倍,蘋果在發表會上直言,其效能強大到足以傲視當今所有的 AI PC,和輕薄 AI PC 比,在四分之一功耗下就能達到同樣的效能。
全新的 iPad Pro 效能更強,體驗更上一層,按照蘋果一貫的作風,價格自然也要上一個臺階。其中,11 英寸版起售價 8999 元,13 英寸版起售價 11499 元。和 iPad Pro 搭配使用的妙控鍵盤這次也一同升級,更為輕薄,新增一排 14 個功能鍵,整個的體驗向 MacBook 看齊,11 英寸版售價 2399 元,13 英寸版售價 2799 元。新發布的 Apple Pencil Pro,配備全新感測器,搭載觸感引擎,支援按壓調出工具列,以及第三方 app 擴充,售價 999 元。
鈦媒體 APP 算了一下,如果要選購 13 英寸 iPad Pro 頂配,加上新款巧控鍵盤和 Apple Pencil Pro,價格達到了 26297 元。對了,新款 iPad Pro 還不支援第二代 Apple Pencil,而新款的 Apple Pencil Pro 目前也只支援 M4 晶片的 iPad Pro 和 M2 晶片的 iPad Air,這點感覺也和蘋果一直提倡的環保理念有所衝突,不知道後續會不會推出相關配件以適配。
另外,「等級森嚴」 在 iPad Pro 這裡依然適用,通過配置表可以看到,256GB 和 512GB 版本的 iPad Pro 搭載的是 9 核 CPU 的 M4 晶片和 8GB 記憶體,而只有 1TB 和 2TB 版本的 Pad Pro 才搭載的 10 核 CPU 的 M4 晶片和 16GB 記憶體。
對於新款 iPad 系列產品,蘋果方面也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一季度的業績會上,蘋果財務長 Luca Maestri 表示,預計二季度 iPad 銷量將同比增長兩位數。
的確,輕新的 iPad Air 和兼顧薄與效能的 iPad Pro 很優秀,但是面對升級後的價格,很多網友直言 「飛不起來了」。並且,「等級森嚴」 的老作風,更是讓網友吐槽稱 「Only apple can do」。
撬動百億 OLED 中尺寸之戰
對於蘋果每次釋出的新產品,縱使市場有再多的吐槽,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對整個產業的引領。這一次,iPad Pro 首次搭載 OLED 螢幕,也是掀起了平板電腦轉戰 OLED 的風潮,尤其是高階旗艦平板。天風證券認為,2024 年蘋果採取 OLED 螢幕的 iPad 預計會帶動其他廠商陸續量產 OLED 螢幕平板電腦。
群智諮詢預計,OLED 平板電腦面板市場的增長將加速 OLED 技術的創新,預計 2028 年全球 OLED 平板電腦面板出貨佔比將達到 17.9%,2028 年 OLED 產能面積供應將增長近 10 倍。根據 Omdia 釋出的報告顯示,OLED 平板顯示(FPD)裝置市場份額預計將在 2024 年反彈 154%,達到 77 億美元,並在 2025 年和 2026 年保持穩定。
DSCC 總裁 Ross Young 指出,OLED 顯示屏的採用預計將在 2024 年顯著拉動 OLED 平板電腦市場增長,其中蘋果的面板將因其品質和功能而引領市場。
「目前,在 OLED 高階平板市場,國內的話應該主要玩家還會是蘋果和華為,其它廠商想要去推進的話,尤其是在高價位平板競爭,前期還是比較吃力。」Canalys 分析師 Emma 對鈦媒體 APP 說道。
據瞭解,在蘋果之前,華為在去年釋出了配備 OLED 屏的 HUAWEI MatePad Pro 13.2 英寸。相關產業鏈人士告訴鈦媒體 APP,「不僅僅是蘋果,包括小米等國產品牌也會推出 OLED 版平板電腦,更好的顯示效果也會刺激市場的再次增長。」
當下,從大尺寸到中小尺寸,在蘋果的帶動下,OLED 面板爭奪的戰場到了中尺寸。在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 OLED 大規模應用滲透之前,中國多家面板大廠早已開始了佈局,並表達了對這一市場的看重。
TCL 華星 CEO 趙軍此前曾透露,TCL 華星印刷 OLED 技術主要應用在中尺寸產品,包括顯示器、筆記型電腦、平板、專業醫療等場景。「我們會以中尺寸作為突破口,加快印刷 OLED 的產業化程式。」
資料顯示,2023 年全球 OLED 平板面板滲透率約為 1.4%,群智諮詢預測,隨著 2024 年蘋果 iPad Pro 採用 OLED 面板,加上華為、三星等品牌佈局 OLED 技術,將推動技術進一步迭代,預計 2024 年全球 OLED 平板面板滲透率將迅速提升至 5.7%。
除了平板電腦,消息稱蘋果還計劃在 2026 年推出採用 OLED 顯示面板的 MacBook Pro,後期蘋果幾乎所有的 iPad、MacBook 都將換成 OLED 螢幕,這也將進一步加速中尺寸 OLED 的滲透率。Omdia 預計,平板電腦 AMOLED 出貨量有望從 2021 年的 300 萬片增長到 2028 年的 2700 萬片,筆記型電腦 AMOLED 出貨預計從 2021 年的 500 萬片增長到 2028 年的 4730 萬片。
在這一輪 「變革」 下,顯示產業也開啟了 8.6 代 OLED 產線的投資潮。據瞭解,相比 6 代 AMOLED 產線,8.6 代線切割中尺寸產品效率更高,成本上也更有優勢,一次可以生產更多 OLED 面板。
在去年 11 月底,京東方釋出公告稱,擬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區投資建設第 8.6 代 AMOLED 生產線專案,主要生產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高階觸控螢幕,主攻中尺寸 OLED IT 類產品,提升競爭力。更早一些的時候,三星也宣佈投資 4.1 兆韓元(約合人民幣 215 億元)建設 8.6 代 OLED 面板生產線,計劃於 2026 年量產。
有報導指出,三星顯示將負責 iPad Pro 11 英寸面板的量產,LG Display 將負責 13 英寸面板的量產。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Omdia 的資料,LG Display 將出貨 450 萬臺,三星顯示將出貨 400 萬臺。
DSCC 還指出,儘管 11.1(11)英寸型號的價格更低,預期出貨量會更高,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由於三星顯示在串聯堆疊中存在漏光問題,導致前期產量下降。12.9(13)英寸的出貨量每月都高於 11.1(11)英寸,佔據了 2 月至 5 月總出貨量的 60% 以上。
目前來看,基於多方面考量,中尺寸 OLED 依舊是韓國廠商領先,LG Display 由於在汽車產業的經驗,優勢更大一些。不過,「國產的差距已經沒有那麼大了,這次中尺寸也是必爭,未來隨著更多終端裝置的釋出,行業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上述產業鏈人士說道。就像當下 OLED 手機屏反超韓國一樣,國產面板廠商也在加速。
碾壓 AI PC?蘋果 AI 時代即將開啟
在 iPad 的發表會山,關於 AI,就像上週的財報業績會一樣,蘋果依舊 「守口如瓶」,並沒有透露太多規劃。這次,也僅僅是因為要介紹 M4,才講到了相關算力以及某些應用。
可能很多人都在好奇,為何蘋果要提高售價,跳過 M3,直接上 M4 晶片?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雖然從時間上來看,M4 與 M3 之間的間隔僅有 6 個月的時間,要遠遠小於此前的迭代週期。但是,在全新 AI 的戰略下,蘋果首先要在硬體效能上,能夠滿足其對於端側執行的要求。
在蘋果看來,基於隱私資料上的保護,更多的功能還是要在端側,而減少雲端的工作量。如果這代 iPad Pro 常規更新搭載 M3 晶片,那麼在下個月 WWDC 蘋果公佈 AI 規劃後,這款新品就顯得有些落伍,可能不會完美匹配蘋果的 AI 功能,屆時對於銷量會是反作用。
Canalys 分析師 Emma 也對鈦媒體 APP 表示,「如果還是用 M3 晶片的話,端側的 AI 能力可能會受限,現在蘋果的市場壓力也挺大,大家一直期待它的 AI 能力,今年可能會變得比較激進一點,主要還是為了支援他想要的一些 AI 的部分。」
相關資訊顯示,M3 的 AI 算力僅有 18TOPS,要遠遠落後於英特爾 Ultra 處理器以及驍龍 X Elite。最新發布的 M4 晶片,算力則是達到了 38TOPS,處於主流水平。至於能否像蘋果在發表會上說的 「幹翻」 AI PC,目前仍要打一個問號,畢竟蘋果沒有具體的對比物件以及場景和應用,這些也只能等到以後來驗證。
對於蘋果來說,過去依靠單一產品以及個性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蘋果公司不願承認,但現在的事實就是如此。在 AI 大潮下,市場會給不積極擁抱的公司給予打擊。
即便是大家都知道蘋果已經在某些功能上運用了 AI 技術,但市場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關於生成式 AI 的規劃。相比較市面上熱議的 AI 手機、AI PC,蘋果選擇 AI 平板的切入角度,也算是一種差異化進攻。
當下,蘋果也一直在招兵買馬,從Google、亞馬遜等公司挖來 AI 工程師,並組建了相關的團隊。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再次與 OpenAI 展開討論,計劃為 iPhone 上的一些新功能提供支援,以及如何整合到蘋果的下一代 iPhone 作業系統 iOS 18 中。
日前,蘋果還發布了自己的開源語言模型 OpenELM,分為指令微調和預訓練兩種模型,包含了 2.7 億、4.5 億、11 億和 30 億四個引數版本,提供生成文字、程式碼、翻譯、總結摘要等功能,小體量的特性也可以讓其在終端直接執行,而不需要接入雲端。
不過,目前來看,更多的關於 AI 的系統性規劃,還要等到下個月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但起碼從 iPad Pro 的更新來看,蘋果已經在硬體上做好了準備,未來的產品線包括晶片研發也會更側重 AI 方面,屬於蘋果的 AI 時代即將開啟。
「我們講的所謂的 AIGC,蘋果是遲遲沒有進來,或者說沒有直接在產品上應用,因為他中間涉及到很重要的資料隱私問題,譬如說大模型在資料處理上有很多不太恰當的地方,現在都是需要在端側硬體要滿足現在的生成式 AI 的需求,所以後面蘋果的產品,包括這一次,都會在硬體上打好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說,蘋果開始在 AI 方面開始更上一層樓。」Counterpoint 分析師 Ivan Lam 對鈦媒體 APP 說道。